育成羊是指4月齡斷乳后至18月齡這段時期的幼齡羊。羔羊斷乳分群后,要按公母、體重、質量進行重新組群,每群60~120只左右,安排專人飼養管 理。羔羊斷乳后的前4個月,生長發育較快。8月齡以后,生長強度逐漸下降。因此,在生產中一般將育成羊分為兩個時期,即育成前期(4~8月齡)和育成后期(9~18月齡)。
育成前期:這一時期,小羊生長發育快,強度大,但瘤胃容積有限且機能并不完善,對粗飼料的利用能力較弱。這一階段飼養的好壞,是影響絨山羊的體格大小,體型和成年后生產性能的重要階段。育成前期的日糧以精料為主,結合放牧或補飼優質干草和青綠多汁飼料,日糧的粗纖維含量以15%~20%為宜。在生產實際中,有條件的每天每只可補飼混合精料0.25~0.4千克。每天早晨在放牧前應將全天供給精料的一半量進行飼喂,同時補給一些胡蘿卜條、蘿卜條、地瓜絲等青綠多汁飼料。放牧應就近選擇新草場,中途應讓其回來飲水。以后逐漸由近到遠,逐步鍛煉。同時當預防毒草中毒,不到低洼潮濕的地方放牧,以免感染寄生蟲。晚上歸牧后,先飲水,然后將另一半精料補飼。同時要在羊槽內放一些嫩草或優質干草,讓其自由采食。
育成后期:羊的瘤胃機能基本完善,可以采食大量牧草和其他粗飼料。此階段育成羊可以以放牧為主,盡量讓其多采食。同時可根據牧草質量和數量情況,適當補飼一定數量的混合精料和優質干草,滿足其營養需要,使其體重迅速增大,體質健壯。隨著年齡和體重的逐漸增大,公、母羊開始表現出各自不同的行為特點。小公羊開始爭強好斗,爬跨其他羊只;小母羊有的開始發情,此時盡量不要配種。雖然此時能妊娠繁殖,但由于其尚未達到體成熟,流產、死胎、難產時常發生,并將影響其一生的生產性能。如果配種,必須認真加強飼養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配種時,應選擇體重相當的公、母羊進行交配。飼養場最好選擇人工輔助本交配種。農戶應防止多個或體重大的公羊對其混交亂配,以免母羊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發情配種時應將其同配種公羊隔離飼養,直至配種結束。妊娠后期應適當減少補飼數量,以免胎兒體重過大而造成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