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山羊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
春秋季節發病較多,傳染很快。病的主要傳染來源是病羊,病羊呼吸道的分泌物、痘疹滲出液、膿汁、痘痂及脫落的上皮內都含有病毒。病期的任何階段都有傳染性。
病愈的羊能獲得終身免疫。
癥狀:潛伏期為6~8天,但可短至2~3天,天冷時可長達15~20天。體溫升高到41℃~42℃,精神萎頓,食欲消失,脈搏增速,呼吸困難,結膜潮紅,眼瞼腫脹。鼻腔流出漿液性、膿性分泌物。經過1~3天,全身皮膚表面出現黃豆、綠豆大的紅色斑疹(初期斑疹出現在少毛或無毛區),斑疹經過2~3天形成疹痘泡,內容物變為膿性。膿泡變干后數日脫落,留下紅色的陷窩,最后形成瘢痕。
診斷:根據少毛區或無毛區出現紅斑、丘疹、水泡、膿泡及結痂等不難診斷。
防治:1.封鎖隔離 發現病羊立即隔離、防疫、治療,并派專人管理。對病死的羊應遠離村莊、水源深埋無害化處理。禁止亂拋亂棄病羊。清除羊舍糞便,并用10%石灰水、20%草木灰水、2%燒堿水、2%福爾馬林或菌毒敵等藥水消毒,糞便須經熱處理后作肥料。對被污染的畜舍、牧場、道路、水溝、環境等均應進行徹底消毒,防止疫源擴散。
2.撲殺 經鑒定,凡是惡性病例、高致病性痘羊,都應撲殺、深埋,無害化處理。
3.強制免疫 對未發病的山羊,在尾內側或股內側皮內每只注射0.5毫升山羊痘疫苗,保護期一年。免疫后佩帶耳環,建立檔案,及時控制疫情。
4.加強飼養管理 經常清除羊舍糞便,保持羊舍干燥,防寒保溫,通風透氣。按時消毒羊舍,避免蚊蟲叮咬。加強病羊護理,喂給優質飼料,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減少并發率,降低死亡率。
5.藥物治療 皮膚上的痘瘡,涂碘酒或紫藥水。為防止并發癥,破潰的局部病灶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擦干后涂抹紫藥水或碘甘油等。繼發感染可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合劑或先鋒霉素、林可霉素、病毒靈等,配地塞米松、板蘭根注射液進行治療。體溫升高者加安乃近注射液。也可用阿米卡星或恩諾沙星,每日肌注2次,連用3~5天
6.中獸醫辯證施治 (1)內服葛根湯,即葛根、紫草、蒼術、黃柏各15克,黃蓮10克,白糖、綠豆各30克。水煎候溫一次灌服,一日一劑,連服3日。(2)紫草、牛蒡子、銀花、升麻各10克;丹參、白芷各5克;苦參8克,水煎灌服。(3)銀花、紫草、生芪各10克,甘草3克,永煎灌服。(4)魚腥草、野菊花、紫花地丁、馬齒莧、一點紅、一枝花等從中任選數種草藥,每種鮮草100~150克,水煎灌服。
治療可用免疫血清。對皮膚上的病灶應用涂擦碘酊和1%高錳酸鉀溶液。應用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
表9-2 口蹄疫、腐蹄病、羊傳染性膿皰、山羊痘之間的診斷區別
疾病名稱鑒別特點 | 口蹄疫 | 腐蹄病 | 羊口瘡 | 山羊痘 |
病灶特性 | 清亮水泡 | 無水泡 | 膿泡 | 混濁膿泡、水泡 |
病灶部位 | 口、蹄 | 蹄 | 口 | 少毛或無毛區 |
易感年齡 | 所有年齡 | 所有年齡 | 羔羊 | 所有年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