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染與免疫
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經過一定的途徑侵入動物機體后,以它固有的毒力侵害動物機體,與此同時,動物機體受到病原微生物特殊刺激后,立即動員它的全部防御力量,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在這種互相斗爭過程中,如果動物體的抵抗力弱,而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數量大,毒力又強,則病原微生物就能在動物機體的某些部位生長繁殖,毒害動物機體,使其產生程度不同的病理變化。如果傳染過程繼續發展下去使動物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遭受破壞,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時,就成了傳染病。
一種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是由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環節構成的。
患傳染病的病羊是主要的傳染源,其次是沒有癥狀的帶菌(毒)羊只,再次為死于傳染病的羊尸體。
傳播途徑有兩種,即一種是直接接觸傳染,另一種是間接傳染,通過媒介物傳染。如通過飼料、飲水、空氣、畜產品、昆蟲等。
易感羊只是指抵抗力較弱,易染傳染病的羊只。
有了傳染源,再有適當的傳染途徑和易感羊只,就會發生羊的傳染病。
獸醫臨床上采取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增強羊只抵抗力和免疫力等方法來控制傳染病。
免疫接種可以增強羊只免疫力,使羊免受傳染病感染。
免疫接種是指用通過理化方法處理的無毒或弱毒的病原微生物(不能使羊只致病,但可以刺激羊只產生免疫物質,而能抵抗可以致病的微生物),給羊只注射或口服,從而使羊只產生免疫力,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2、預防接種與檢測
預防接種是針對羊傳染病的最積極有效的措施。根據地區性某些傳染病的發生情況,定期給羊只注射疫苗,使其獲得免疫力,以保護羊群不致受到傳染病危害。如果在羊群內發生了某些傳染病時,就要臨時采取預防注射,制止繼續擴大傳染,這叫緊急預防注射。
定期預防注射,用的是疫(菌)苗或類毒素,緊急預防注射須使用血清或抗毒素。
檢測是指對預防接種后某一定時間內,機體內免疫能力(抗體水平)的測定,為何時接種提供依據。
3、驅蟲
由動物性病原體所致的疾病,稱為寄生蟲病。
可以感染羊只的寄生蟲很多,一般多采取廣譜驅蟲藥預防和治療。遼寧絨山羊一般多采取一年兩次體內驅蟲和多次體表驅蟲的方法。
第一次在春季,用丙硫咪唑內服七日后,肌注阿維菌素;第二次體內驅蟲在秋季用同樣方法。夏季用溴氫菊酯或除癩靈或敵百蟲等水溶液噴到羊只體表驅體表寄生蟲,約半月一次。
4、消毒
搞好圈舍和環境衛生能有效的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環境。圈舍內的糞便要及時清除,并堆積發酵,水槽、料槽要經常洗刷,要滅蚊蠅防鼠害。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服、圈舍過道周邊環境、水槽、飼槽、掃帚等用具及糞便、污水進行定期消毒,能有效地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從而減少傳染病的發病機率。
工作人員的工作服要每天在消毒室內用紫外線燈消毒一次20分鐘以上;圈舍消毒時要清掃干凈,然后用2%~4%的火堿、百毒殺、霸力等噴霧消毒。消毒時要做到細致無死角。春秋每半月一次,冬季每月一次,夏季每10天一次;水槽飼槽每5天一次;糞便采取生物熱消毒法,即將羊糞在堆糞場堆積起來,上面覆蓋10厘米厚的砂土,堆放發酵。夏季堆放一個月以上,春季季節堆放兩個月以上,冬季堆放三個月以上;污水要引入污水池內,每升污水加漂白粉2~5克消毒處理;皮毛采用在密閉容器內用環氧乙烷氣體消毒法或福爾馬林熏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