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優(yōu)點
①能把青綠植物體內(nèi)的“胡蘿卜素”(維生素素A)保存下來。如鮮綠甘薯秧中胡蘿卜素含量為28.2毫克/公斤,曬干后而青貯后含量為18.2毫克/公斤。母羊缺乏維生素A,產(chǎn)后常引起胎衣不下、繼發(fā)子宮內(nèi)膜炎,生下的仔畜體質(zhì)虛弱,生長停滯,容易患肺炎或腸炎而死亡。
②青貯后通過“乳酸細菌’’的發(fā)酵分解,產(chǎn)生“芳香族化合物”,使秸稈柔軟多汁,,酸香可口,并能提高消化性。蒿、菊芋(鬼子姜)、馬鈴薯及向日葵等有特殊異味,通過青貯可以消除異味,提高適口性。
③秸稈青貯后,體積變小,占地少,防霉、防火,并能抑制雜草種子的危害,以及病、蟲的危害。
④青貯是牲畜的“罐頭”,只要不開窖可長期保存,但如開窖,就要有計劃地用一窖,開一窖,否則青貯會受空氣中的“腐敗細菌”侵害,發(fā)霉變臭,食后中毒。
(2)青貯制造理論
大氣中廣泛存在著各種細菌:
①腐敗細菌
是喜歡空氣的細菌,叫“好氣性細菌"。飼料中只要含有一定的水分,在適宜的溫度下,腐敗細菌就能利用空氣繁殖,使飼料發(fā)霉變質(zhì)而成為肥料。
②乳酸細菌
是“厭氣性細菌”。青貯制造中“踩(壓)實,封嚴(yán)”,給乳酸細菌創(chuàng)造沒有空氣的條件,使青貯的飼料產(chǎn)生乳酸,變成酸香可口、顏色黃綠、營養(yǎng)豐富、質(zhì)地柔軟的“青貯飼料”。但是制造青貯,需要飼料中含有的水分必須在65%~70%左右。水分少,沒有空氣,會成為“黃貯”,秸稈會變得堅硬而無酸香味。但水分高于80%以上就會成為苦臭的“丁酸發(fā)酵”。
③丁酸細菌
雖是“厭氣性細菌”,但能在水分大的環(huán)境中繁殖,使青貯變成“黑、苦、臭",且含有一定毒素的、不能利用的廢棄物。
(3)青貯制造方法
青貯飼料的制造技術(shù)是:“短、快、實、嚴(yán)、干、濕、高”。
短:鍘短。
快:青貯收割要在秸稈含水分70 %左右時刈割,而此時極易因堆放時間超過2~3天而發(fā)霉(引起亞硝酸中毒),故要“邊割、邊運、邊鍘、邊入窖、邊踩(壓)實、邊封嚴(yán)”。另外,青秸稈遇雨會腐爛變質(zhì),因此制作青貯時間性極強。
實:要踩實,尤其是邊緣及四角,不能有一絲空氣的漏洞。
嚴(yán):窖要封嚴(yán),制造時貯料要高出窖面1~2尺,用塑料布蓋嚴(yán)后,上壓凈土1~2尺厚。
干:含水量低于65%(刈割過晚)的青貯營養(yǎng)低,不能徹底軟化,秸稈營養(yǎng)不能完全轉(zhuǎn)化成可利用的物質(zhì),而成為“黃貯”。
濕:秸稈含水分超過70%,便成為“臭、苦、黑”有毒的廢品。
高:地勢要選在高處,地下水位較低,尤其要避免雨水的侵入。因此在封窖后要經(jīng)常察看窖頂是否下陷或出現(xiàn)裂縫,使空氣及雨水侵入。下陷時要及時填土,直至不再下陷為止。
因此,制造青貯要牢牢記住一句諺語:
“制造青貯有一巧:短、快、實、嚴(yán)、干、濕、高。”
(4)青貯飼喂方法
①吃多少取多少,以一日量為限。
②分層或分段取用,取后立即封嚴(yán),防止空氣污染變質(zhì),引起食后中毒。
③喂量要由少漸多。
④青貯要與精料及干草混合使用。
⑤青貯過酸時,可用5%~10%石灰水中和后再喂。或在混和精料中加10%小蘇打(碳酸氫鈉)中和青貯的酸度。
⑥嚴(yán)禁喂變質(zhì)的青貯。外觀呈黑褐色或墨綠色,有刺鼻的腐臭味,手感發(fā)粘時,均應(yīng)停喂,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