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微貯就是在農作物秸稈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種,放入容器(水泥池、土窖、缸、塑料袋等)中或地面進行發酵,經過一定的發酵過程,使農作物秸稈變成帶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飼料。
微貯飼料不僅具有青貯飼料的芳香氣味、適口性好等特點。它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一是飼料來源廣,干青秸稈都能制成優質的微貯飼料。二是制作季節長,北方春夏秋三季可制作,南方全年都可制作,避免因農忙而耽誤制作微貯飼料的****時期。現將如何做好秸稈微貯介紹如下:
微貯秸稈的種類 麥秸、稻草、玉米秸、山芋藤、花生藤、干草、豆秸等。
微貯設施的準備
建窖 建窖要選在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離畜舍近,制作取用方便的地方。圓形窖一般直徑2米,深3米。長方形窖一般深2米,寬1.2米,長3.5米。可以反復裝填和使用。建窖的材料可因地制宜選用,窖的四周和底部可用磚、石、沙、水泥砌成水泥池結構,也可以鋪1層厚塑料薄膜制成土窖塑料薄膜池。
秸稈準備 選擇清潔、無污染、無發霉變質的秸稈作微貯原料。
機械動力的準備 鍘草機或揉草機、動力(電動機、柴油機、手扶拖拉機、農用三輪車等都可作為動力)。作業前要搞好安裝、調試并固定好。
物資準備 發酵活干菌(例如“海星”牌秸稈發酵活干菌———新疆烏魯木齊海星農業科學技術應用推廣服務站和深圳市聯僑經濟開發公司從國外引進生產的現代生物技術產品。每袋3克,可處理秸稈1噸)、食鹽(占加水量的1%)、大缸、塑料布。
制作技術和步驟
切碎秸稈 根據飼喂的牲畜不同,微貯秸稈切碎的長度不同,養羊3厘米~5厘米,養牛5厘米~8厘米。這樣易于壓實和提高微貯窖的利用率,保證微貯飼料的質量。
復活菌種 取發酵活干菌3克(1袋),溶于200毫升1%的白糖水中,放置1小時~2小時使菌種復活。復活好的菌劑一定要當天用完,不可隔夜使用。
配制菌液 按1%的比例在水中加入食鹽,配制成1%的食鹽溶液。根據微貯秸稈的原料不同,所配制的菌液成分有所差別,具體配制比例是:1份復活好的菌劑(3克活干菌與200毫升1%的白糖水混合)加入到1200公斤~1400公斤1%的食鹽水中混合均勻,可微貯稻麥秸稈1000公斤,貯料含水量為60% ~70%;如微貯1000公斤黃玉米秸稈,1份活菌劑,加1%的食鹽水800公斤~1000公斤;微貯1000公斤青玉米秸稈,活菌劑0.5份,不加食鹽水,直接用適量水混合均勻噴灑即可(因青玉米秸含水量較高,一般在70%左右)。
裝窖 先在窖底鋪放一層30厘米厚的秸稈,用腳踩實,然后一邊裝原料,一邊灑菌液,一邊踩實,裝一層灑一層踩一層,連續作業,直到原料高出窖口40厘米時再封窖。
制作中要隨時檢查貯料含水量是否合格,各處是否均勻一致,特別要注意層與層之間水分的銜接,不要出現夾干層。含水量的檢查方法是抓取秸稈試樣用雙手扭擰,若有水往下滴,其含水量約為80%以上;若無水滴,松開后看到手上水分很明顯,含水量約為60%;若手上有水分(反光),水分為50%~55%;感到 手上潮濕為40%~45%;不潮濕,則在40%以下。微貯飼料的含水量在60%~65%最為理想。在微貯稻麥秸稈時,加入0.5%的玉米粉、麩皮效果更好。方法是鋪一層秸稈撒一層粉,再噴灑1層菌液。
封窖 裝窖高出窖口40厘米,充分踩實后,最上層每平方米撒250克食鹽,然后蓋上塑料布。塑料布上方鋪20厘米厚秸稈,覆土50厘米。封窖后發現下沉,及時用土填平。窖周圍挖好排水溝。
開窖 封窖后30天即可開窖利用。圓形窖每天取料一層,長方形窖從一端開窖,上下垂直逐段取用。每次取完料后要用塑料布將窖口封嚴。優質微貯黃玉米秸、稻麥秸呈現金黃色,青玉米秸呈現橄欖綠色,具有酒香味或果香味,手感質地松散,柔軟溫潤。
飼喂 農作物秸稈微貯飼料以飼喂草食家畜為主,可作為家畜日糧中的主要粗飼料,可與其他飼料搭配。家畜對微貯料有一個適應過程,應循序漸近,逐步增加。一般每天每頭(只)飼喂量:奶牛、育成牛、肉牛15千克~20千克,羊1千克~3千克,馬、驢、騾5千克~1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