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的山羊既合群又靈活,成群放牧時,爭走前頭,搶吃好草,長得油光水滑。如果得了病,正好相反,常常掉隊,行動緩慢,反映遲鈍,嚴重的表現為不吃草、不反芻,皮毛粗亂,精神沉郁,身體瘦弱甚至死亡。
2、山羊正常體溫是39-41度,過高過低都有病。發高燒是傳染病的癥狀,體溫過低是中毒和低血糖的癥狀。
3、正常山羊心跳(脈搏)的次數是70-80次/分鐘上,次數增多或減少,伴有雜音,不均勻,間或停跳等都是有病的表現。若用聽診器聽心跳要把聽診器緊貼在第3-6肋間,沒有聽診器用觸摸也行,觸摸脈搏在大腿內側動脈處。
4、正常山羊的呼吸次數是10-20次/分鐘,過多過少、不均勻、有“呼呼”聲或其它怪聲,都是病癥的表現。
5、山羊正常的糞便呈球狀,光滑,一顆一顆的。拉稀糞、有惡臭、帶血、有粘液或泡沫,都是有病。如果脫毛或皮膚有結痂,說明有外寄生蟲,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生長和板皮質量。
二、山羊防病的綜合措施
1、注意草料有均衡供給,不喂霉變的草料,不喂污水臭水;
2、放牧時盡可能不到有積水的低洼地和沼澤地,以免傳染寄生蟲病;
3、保持羊舍清潔、干燥,勤換墊草,定期消毒,可用10-20%的生石灰水或用1%安立消、0.5%的強力消毒靈進行噴撒或噴霧消毒,熱天10-15天一次 ,春秋15-25天一次,冬季25-30天一次;
4、新買來的羊要隔離飼養一個星期,檢查健康無病才能放入大群;
5、定期進行預防注射:尾根皮內注射0.5-1.0毫升羊痘疫苗可防羊痘病,有效期一年;頸部或大腿內側皮下注射3-5毫升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可防羊傳胸病(俗稱爛肺病),有效期半年,重點是冬春防制該病;大腿或頸部肌注2-3毫升口蹄疫苗、羊三聯苗(羊腸毒血癥、羊快疫、羊瘁疽)可防止這四種的發生,有效期半年。羊炭疽、羊出敗也是危害羊的傳染病,我縣少見,可用相應的疫苗預防接種。
三、山羊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
1、羔羊痢疾
(1)癥狀:初生羔羊發生腹瀉拉稀,開始如稠粥樣,繼而成水瀉,色呈灰白、黃白或黃綠,有惡臭。病羔羊精神萎頓,時常弓背作腹脹痛狀,不吃奶,眼球下陷。可在24小時內至羔羊死亡。
(2)病因:本病主要是B型辛氣莢膜桿菌引起初生羔羊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其特征是劇烈腹瀉及神經癥狀,死亡率很高。
(3)治療方法:西藥治療:一是注射青霉素,每天5-8萬單位,連續3天;二是喂土霉素,每天1次,每次0.2克/只,連喂三天;三是腸胃消炎片,每四小時一次,連喂二天。消炎片和土霉素可同時喂。
中藥治療:黨參10克、白術6克、黃芪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殼6克、厚樸6克、淮山藥6克、烏梅6克、五味子4克、肉叩(去殼)4克、泡姜6克、茯苓6克、甘草3克。
土法治療:一是切幾片黃連,用開水泡一天,黃連水喂羔羊,每日三次,每次5-10毫升,連喂2-3天即可。二是用大蒜汁半匙喂羔羊,一天三次,連喂2-3天。
2、羔羊肺炎
(1)癥狀:病羔羊精神沉郁,吃奶減少,喜伏臥,體溫升高達42度,咳嗽,鼻孔流出漿液或粘液性鼻液,呼吸迫促,心悸亢進,結膜發紫,耳鼻四肢發涼。羔羊有時出現體溫下降(36-36.5度),呼吸微弱,心跳無力,低頭閉眼,四肢發涼,多數不顯肺炎癥狀而很快死亡。
(2)病因:羔羊常見的肺炎多為支氣管肺炎,是無傳染性的一種常見羊內科疾病,一般發生在60天以內的初生羔羊,在春秋氣候多變的季節最常發病,引起本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因寒冷刺激,受寒感冒,刺激性氣體如煤煙、塵土,以及羔羊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斷奶過早,繼發細菌感染而引起本病。
(3)治療方法:a、青霉素20-40萬單位,鏈霉素20-40萬單位,每天兩次肌注;b、10%磺胺噻唑鈉或磺胺噻唑鈉液5-10毫升,每天2-3次,靜脈注射;同時用慶大霉素2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三次。
3、羔羊消化不良
(1)癥狀:腹瀉,食欲減退,體溫正常,糞便呈灰白色粥樣,并帶有白色乳狀小塊,也有的呈黃色、褐色或綠色粥樣;嚴重的劇烈腹瀉,糞便呈水樣灰色,帶有粘液和血液,惡臭。病羔心跳疾速,呼吸加快,結膜發紺,四肢末端發涼,眼窩下陷,體溫下降(36-37度),可在1-2日內致羊死亡。
(2)病因:多因羔羊產后體質過弱,或由于母羊飼養不良,母乳過分濃稠,蛋白質含量過多,或由于幼羊管理不善,飲水不潔,舔食了污物,引起了消化機能紊亂和細菌感染所致。
(3)治療方法:西藥:一是糖胃蛋白酶8克、乳酶生8克、葡萄糖粉30克,混合制成舔劑,每天分三次內服;二是氯霉素按每公斤體重10-30毫克,每天分四次肌肉注射,連續2-3天;三是磺胺咪或長效磺胺,按每公斤體重0.1-0.3克,磺胺咪每天分2-3次口服,長效磺胺每日一次口服。
中藥:方一:山楂10克、陳曲10克、麥芽10克、雞內金5克,這四味炒黃研粉,加呋喃西林0.1-0.2克,葡萄糖粉30克,混合成舔劑,每天三次內服。
方二:烏梅6克、訶子9克、黃連5克、姜黃6克,干杮9克、白頭翁15克,煎汁灌服,每天三次,每次3-5毫升。
4、中 暑
(1)癥狀:病羊突然發病,精神極度沉郁,平衡失調,步態不穩,重者臥地不起,肌肉戰抖,全身出汗,皮膚灼熱,呼吸急促。先是短期興奮,隨后高度抑制,呈昏迷狀態,瞳孔放大,體溫高過42度,可很快導致死亡。
(2)病因:由于暑天放牧,烈日暴曬,或因濕熱環境下,體熱不能放散而蓄積體內,造成體內產熱和散熱平衡失調,導致中樞神經和心血管系統以及呼吸系統機能障礙所致。本病一般發生在夏季,長途運輸或驅趕羊過快也易發病。
(3)治療方法:方法一:發現羊出現上述癥狀時,應立即將羊放到陰涼通風處,頭部及心區用冷水敷,或用冷水澆灌。同時配合用冷水或冷鹽水反復灌服2-3次即可。方法二:口服霍香正氣水(液)2-3支/只羊,并將病羊放于陰涼處,等羊恢復精神后方可放牧。方法三:重者可立即靜脈放血100-300毫升,放血后馬上補5%的葡萄生理鹽水500-1000毫升,靜脈滴注。
5、結 膜 炎
(1)癥狀:初期羊怕光流淚,結膜潮紅,隨后眼睛腫脹閉鎖,分泌大量粘液或膿性分泌物,眼角膜呈藍色或灰白色。慢性的癥狀較輕,常見羊生眼屎。
(2)病因:由于羊的眼部受異物刺激,引起結膜發炎所致。該病易傳染,往往一羊發病導致整群皆發病。
(3)治療方法:先用2-3%的硼酸水液或0.01%的新潔滅爾或0.1%的雷夫奴爾液徹底洗眼,清除眼屎。再用青霉素或四環素或金霉素或可的松眼液點眼,每日2-3次,連點火數日。慢性結膜炎可用0.5-1%硝酸眼溶液點眼即可。
6、感冒流鼻
(1)癥狀:病羊精神不振,流鼻涕,常拌有咳嗽,食欲減少,反芻停止或減少,糞便干燥,耳尖、鼻端和四肢發涼,呼吸、脈搏增快,全身戰抖。
(2)病因:感冒是由于風寒因素引起的一種非傳染性上呼吸道炎癥。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早春、冬季和晚秋為多發,羊發此病上呼吸道粘膜發炎,故出現流涕咳嗽。
(3)治療方法:一是:肌肉注射復方安基比林5-10毫升,每天1-2次;二是:肌肉注射安痛定或安乃近5-10毫升,每天1-2次;三是:重病者,可用青霉素40-80萬單位或鏈霉素50-10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四是:中藥:風熱(夏季)感冒用以下藥方:桑葉10克、菊花10克、銀花6克、連殼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牛蒡子10克、生姜15克,熬汁灌服,每天三次;風寒(冬春)感冒可用下藥:杏仁10克、桔梗15克、紫蘇15克、半夏10克、陳皮12克、前胡12克、甘草8克、枳殼10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蔥白做引子,煎汁灌服,每天三次。
7、乳 房 炎
(1)癥狀:乳房腫大,皮膚發紅,逐漸產生硬塊,母羊由精神煩躁轉為精神不振,嚴重的乳中帶血、膿,體溫升高到41.5度。
(2)病因:乳房受機械的、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而致使乳腺發炎。主要是母羊產后由于羔羊死亡,母羊有乳無羔哺;或因圈舍不干凈,乳房長期拖地而造成母羊乳房感染了鏈球菌或葡萄球菌所致。
(3)治療方法:預防方法:母羊產羔后如果羔羊死亡,應實行人工擠乳,每天2-3次,4-5天后逐漸減少次數,使其慢慢停奶。如羔羊雖未死亡,但產乳較多,乳房出現紅腫時,要適當減少精料,加強母羊運動,以減少乳的分泌量。
治療:一是:把奶擠盡,乳房、乳頭消毒后,從奶頭乳道注入青霉素20萬單位,每天二次,連續兩天。
二是:如果母羊發燒(41.5度以上),肌肉注射青霉素40-80萬單位和鏈霉素50-100萬單位,每天二次,連續兩天。
8、有機磷農藥中毒
(1)癥狀:羊中毒后很快出現流涎、出汗、流淚、流鼻涕、結膜赤紅,瞳孔縮小,磨牙、腸音亢進、腹痛、腹瀉、口吐白沫、呼吸困難、抽搐痙攣、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導致死亡。
(2)病因:主要是由于羊只誤食了施有樂果、敵敵喂、敵百蟲等有機磷農藥的飼料飼草,或因在驅內外寄生蟲時,羊只誤飲了藥水而致。
(3)治療方法:一是:用清水或濃鹽水灌服洗胃,用量為500-1500毫升,讓羊灌后吐出;之后投服硫酸鎂100克。二是:用解磷定、氯磷定、雙磷定等特效解毒藥,第一次0.2-1克,用生理鹽水配成2.2-5%的溶液,緩慢靜脈注射,每隔3-4小時一次,同時肌肉注射阿托品1-2支。嚴重的還可用20%的尼可剎咪5毫升進行肌肉注射強心。
9、氫氰酸中毒:
(1)癥狀:病羊突然發病,呼吸困難,張口流涎,全身痙攣,四肢麻痹,腹痛不安,結膜潮紅,心跳急速,呼出的氣帶苦杏仁臭味。
(2)病因:多因羊誤食了含有氰甙的植物或籽實,如玉米苗、高粱苗、亞麻葉、白果、苦杏仁等,引起氫氰酸在體內蓄積過多而中毒。
(3)治療方法:一是:靜脈注射0.5-1%的亞硝酸鈉,每公斤體重1毫升,并隨后靜脈注射5-10%硫酸鈉液,每公斤體重2毫升。二是:中藥:銀花50克,綠豆0.5斤,煎水內服。
10、拉稀癥(胃腸炎)
(1)癥狀:持續腹瀉,拉稀糞,有惡臭或腥臭,并混有血液和壞死組織粘膜碎片,或有未消化的飼料。病羊精神沉郁,肛門松弛,排糞失禁,尾根及后肢糊有稀糞。
(2)病因:胃腸炎中獸醫稱腸黃,是胃腸粘膜及其深層組織的重度炎癥所致。多因飼料粗硬、發霉、變質而引起。
(3)治療方法:一是:口服痢特靈0.1克/只,一天3次;或口服胃腸消炎片0.6克,每隔6-8小時一次;嚴重的還可口服金霉素1克/只,一日2次。二是:肌肉注射5%的磺胺噻唑鈉,每天二次,每次5-10毫升/只。三是:肌肉注射5%的黃連素,每天二次,每次10毫升/只;或肌肉注射氯霉素,每天二次,每次5毫升/只。四是:中藥:黃連10克、黃柏10克、茯苓10克、砂仁10克、澤瀉10克、枳殼10克、白芷10克、豬苓10克、郁金10克、甘草5克,煎水灌服,一天3次,每次20-30毫升。
11、瘤胃臌氣
(1)癥狀:大多數是在采食后或食后不久突然發病,主要特征是腹圍迅速臌大,病部凸出尤其以左側腹最顯著,病羊疼痛不安,回顧病部或用后腳踢腹。反芻、噯氣完全停止。呼吸困難,脈搏增快,眼結膜發紫,體溫正常。病勢兇猛,張口流涎,伸舌吼叫,眼球突出,全身出汗。病期短,常因窒息或心臟麻痹死亡。
(2)病因:瘤胃臌氣中獸醫稱為氣脹或肚脹,是飼料停滯瘤胃,異常發酵產氣,一時又排不出去,超過正常容積,引起患畜噯氣受阻、腹部脹痛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多吃了易于發酵產氣的飼料如鮮苕子、苜蓿、豆桿、帶露水的嫩草或青飼料,在短時間內形成大量氣體而致病。
(3)治療方法:一是:在野外放牧羊群時,發現羊肚脹暈倒在地時,如倒左邊則用右手托住羊子,如倒右邊則左手托住羊子,給羊口中橫銜一木棍,另一只手輕揉腹部臌脹之處,氣消后無事。二是:農戶養羊在家發生瘤胃臌氣,可用醋20毫升、白酒15毫升,加水150毫升,一次灌服即可。三是:用福爾馬林(甲醛)3毫升,加水100-150毫升一次口服。四是:中藥:來菔子、畢橙茄、枳殼、厚樸、木香、大黃、芒硝、滑石各10克,研成細末,加菜油3兩,一次灌服。
12、羊口瘡
(1)癥狀:口部出現多處瘡,外觀發腫,嚴重影響羊只采食。
(2)病因:羊口瘡多發生在春秋季節,分為生而缺乏維生素性口瘡和傳染性口瘡兩種,缺乏維生素性口瘡主要是因下雨天未按時出牧或長期飼喂粗干飼料,青綠飼料補充不足所致,重點是缺乏維生素B2;傳染性口瘡是由傳染性口瘡病毒感染所致。
(3)治療方法:①補充維生素B2,每羊每日2-5毫克(一片),連用幾天,同時按時出牧,多補充青綠多汁料;②用龍膽紫(又叫紫藥水)涂擦患部,每日一到兩次;③用碘甘油(碘酒:甘油9 :1,現用現配),涂擦患部,每日1-2次。
13、寄生蟲病
(1)癥狀:一是外寄生蟲:主要是疥癬,又叫癩子,病羊脫毛、結痂、奇癢,重者皮膚發炎,羊患此病逐漸消瘦,生長停此。二是內寄生蟲:主要有肺絲蟲、肝片吸蟲、毛園線蟲、莫尼茨絳蟲、腦胞蟲等。它們有的寄生在羊的肺、肝、胃腸,有的寄生于大腦、肌肉等處,吸食羊的營養、破壞羊的正常生活,造成羊只生產力下降,有的甚至因營養枯竭而死。
(2)病因:上述寄生蟲一般與環境都有關系,外寄生蟲疥癬有癢螨、疥螨之分,還有蜱,它們除寄生于羊體外還能在地下生存,所以要做到環境干凈,對羊糞便要堆積發酵殺蟲處理。內寄生蟲的肝片吸蟲的中間宿主是椎實螺,肺絲蟲、毛園線蟲、莫尼茨絳蟲的中間宿主是潮濕的水草,腦孢蟲的中間宿主是家犬,是家犬的多頭絳蟲的蟲卵在羊的大腦中變成囊孢所致。
(3)治療方法:①定期驅蟲,一般每月一次驅體內寄生蟲,可用全蟲清針劑,也可用左旋咪唑或苯硫本咪唑按劑量服用。